当前位置:首页>>廉政要闻 廉政要闻

诗画寻芳丨与时偕行

发布时间:2021-01-04 浏览次数:0

    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。这一年,有乌云遮天、狂风骤雨,也有云开日出、美丽彩虹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说,艰难方显勇毅,磨砺始得玉成。2020,我们哭过,也笑过,收获良多。

  “四时更变化,岁暮一何速。”每当到了年底,时间仿佛被按了快进键。无论有多少不舍,翻过2020年最后一页日历,迎着新年的第一缕曙光,我们来到了2021年。

  日升月落,寒来暑往,宇宙间充满着规则的律动。人们以时间的形式感知宇宙的变化。作为农业国家,中国的先民们最早是根据时节物候的变化认识世界,进而按照这个规律安排生产和生活。他们从日月更替中认识了黑夜白天,开始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生活;又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划分了“月”的时间范围。与此同时,“春言生,夏言长,秋言收,冬言藏”,在春华秋实中划分四季,形成了“年”的概念。 

 

《诗经·七月图》(局部) 马和之(南宋)

  诗经《七月》以时间为序描绘出西周陕西地区劳动人民的生活,“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”春天耕种采桑,夏日染绩缝衣,秋天收割狩猎,一年辛苦之后,在冬季大办酒宴庆贺丰收。他们与时间同行,在时间的帮助下,付出辛劳收获明天。

 

《水图》(局部)马远(南宋)

  再过几百年,孔子面对东去的流水,感叹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逝去的是流水,也是时间。“日月逝矣,岁不我与。”既然时间不等人,是奋起直追还是听任自然?先哲的思考,启发了诗人们的情思。

  屈原想留住时间的脚步,他在《离骚》中吟唱“吾令羲和弭节兮,望崦嵫(yān zī)而勿迫”,他想让羲和慢点走,以延缓岁月的流逝。然而时光不居,“日月忽其不淹兮,春与秋其代序。惟草木之零落兮,恐美人之迟暮。”日月变化有常,四季更替代谢,草木凋零,岁月带走红颜。既然如此,那就革故鼎新,纵使前路漫漫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
  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”。面对留不住的时光,有人忧叹人生苦短,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 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”有人选择及时行乐,“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”。更多的人把握当下,惜时如金。陶潜《杂诗》云:“盛年不重来,一日难再晨。及时宜自勉,岁月不待人。”颜真卿《劝学》:“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黑发不知勤学早,自首方悔读书迟。”

 

《春江花月夜图页》萧照(南宋)

  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时间终会逝去,什么才是永恒?是天上的明月?还是月光下的人?“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。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”李白把酒问月,以为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。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。”张若虚则认为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即逝,但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久长,“代代无穷已”的人生会与“年年只相似”的明月共存。“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。江山有胜迹,我辈复登临。水落鱼梁浅,天寒梦泽深。羊公碑尚在,读罢泪沾襟。”孟浩然的答案则是人心。与山河相比,个人生命虽短暂,但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中,人民就会把你铭记在历史中。

  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伟大的时代,当然要与时代同频,与未来同行。征途漫漫,惟有奋斗。(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)